情系白內障患者,共享和諧新視界
今年的6月6日是第十七個全國“愛眼日”,今年“愛眼日”活動的主題為“情系白內障患者,共享和諧新視界”。中國殘聯發(fā)布的數據顯示,白內障仍是我國最主要的致盲原因,每年新生白內障患者約40萬人。截至2010年末,我國視力殘疾人總數為1263萬人。
白內障是什么?
白內障是發(fā)生在眼球里面晶狀體上的一種疾病,任何晶狀體的混濁都可稱為白內障,但是當晶狀體混濁較輕時,沒有明顯地影響視力而不被人發(fā)現或被忽略而沒有列入白內障行列。根據調查,白內障是最常見的致盲和視力殘疾的原因,人類約25%患有白內障。
白內障病因
白內障的發(fā)病機制較為復雜,與營養(yǎng)、代謝、環(huán)境和遺傳等多種因素有關,是機體內外各種因素對晶狀體長期綜合作用的結果。紫外線照射、糖尿病、高血壓、心血管疾病、嚴重腹瀉、營養(yǎng)不良、機體外傷、阿司匹林和皮質類固醇應用、青光眼和遺傳因素等均與白內障的形成有關。
白內障臨床表現
(一)癥狀
1. 視力下降 這是白內障最明顯也是最重要的癥狀。晶狀體周邊部的輕度混濁可不影響視力,而在中央部的混濁,雖然可能范圍較小、程度較輕,但也可以嚴重影響視力。在強光下,瞳孔收縮,進入眼內的光線減少,此時視力反而不如弱光下。晶狀體混濁明顯時,視力可下降到僅有光感。
2. 屈光改變 核性白內障因晶狀體核屈光指數增加,晶狀體屈折力增強,產生核性近視,原有的老視減輕。若晶狀體內部混濁程度不一,尚可產生晶狀體性散光。
3. 單眼復視或多視 晶狀體內混濁或水隙形成,使晶狀體各部分屈光力不均一,類似棱鏡的作用,產生單眼復視或多視。
4. 色覺改變 患者對藍光的色覺敏感度下降,晶狀體核顏色的改變也可使患眼產生相同的色覺改變。
5. 視野缺損 晶狀體混濁使白內障患者視野產生不同程度的缺損。
(二)體征 晶狀體混濁可在肉眼、聚光燈或裂隙燈顯微鏡下觀察并定量。不同類型的白內障具有其特征性的混濁表現。對晶狀體周邊的混濁需散瞳后方可看到。
至今藥物治療尚不能有效阻止或逆轉晶狀體混濁,因此,手術治療仍然是各種白內障的主要治療手段。